TOP

优秀孩子 一定懂得自我教育
2016-03-24 09:39:09 来源: 作者:牛一然 【 】 浏览:1872次 评论:0
     赏能视点: 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能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文/牛一然(赏能大行宫校区校长)
2016年3月23日
    在赏能课堂上小作家们有一个多小时的长篇创作时间,在这个看似宽松自由却考验每个孩子内功是否深厚的环节上,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在创作上存在较大困难,单独辅导也好,集中谈论也好,他们好像总是领会的比较慢。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在努力学习,但学习成绩似乎不尽如人意,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已经到了非常重视的地步,但好像所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有些孩子好像只对玩感兴趣,对学习的兴趣相当低,以致于学习相当吃力。起初,我们以为这些孩子是所谓的“缓慢型”孩子,但后期观察发现这个过于贪玩的孩子在如何玩上一点不亚于同龄孩子,那些看似用功甚至“刻苦”的孩子内心甚至是不愿意按时完成学校作业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表里不一”,我们便开始了赏能老师的独特探索之道:在书本里找到答案!的确,如我们所愿,苏霍姆林斯基用30年的毕生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影响孩子是否优秀的根源:优秀的孩子,一定是懂得自我教育的!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孩子善于自我教育,那他绝对是个相当出色的孩子。借用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的原话: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能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那么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结合赏能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案例,以下三个方面是跟我们的小作家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孩子,这几点一定要有你能做到的。
 
一、学会建立关联
    (一)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亲密关联
    很多大孩子对小小孩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情绪,他们只喜欢跟大孩子玩,但很多小小孩则非常喜欢和大孩子玩,他们心中大孩子像老师,总有很多故事吸引着他们。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时许多男孩子似乎对自己同年级的同学有些失望,他们更愿意与年长的同学进行智力交往。根据我们对类似小作家的调查发现,这种孩子一定是偏向理性的孩子。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他们更容易在优秀的高年级学生身上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所以,他们会对高年级同学产生崇拜心理,进而对自己的同龄人产生更加漠视的态度。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建议父母不必感到紧张,这代表了这一阶段少年的智力发展活动,并且显示其智力是在快速发展的。
    案例一:H是一名四年级的同学,他非常低调,学习态度端正,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独自完成。父母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往往只起到引导作用,但他的成绩异常优秀,他是二年级末来到赏能学习的,一来后就以赏能最出色的小作家W为榜样,W从一年级开始写一部小说,他到现在四年级也是坚持一部小说的创作,而且每节课的创作量都是天使级小作家水平,很善于自我管理。正因为前面有一个出色的高年级同学在做表率,所以,H对自己的要求从未降低过。这里凸显了关联的重要性。
    但反之,怎样使高年级的同学喜欢与低年龄的同学玩,这倒是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好好讨论一番: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高年级同学要是跟低年级同学待在一起,会显得比较懒散,甚至他们不愿意跟小小孩多说几句话。
    案例二:Y是一位六年级的同学,她是同学眼中公认的学霸,成绩优异,重要的是她还很善于主动思考。一次赏能去明故宫上户外课,Y和几个低年级同学在一起。活动始终,她对几个同伴都是非常矜持的,但几个低年级的同学依然一口一个姐姐地叫着,大家是真心崇拜她,有什么问题都要求助她,她也乐得解答,但始终没有对任何一个小学妹表现出亲热。后面我还打趣问她,为什么不多和她们说说话呢?结果人家说,小屁孩,有什么可说的! 
    案例三:S是一名六年级的同学,他对小同学比较有好感,尤其是二年级的孩子,暑假特训期间他甚至抱着二年级的一个小作家看电影,非常疼爱他。问他喜欢小小孩什么,他说小小孩很可爱。后面得知S家里有两个孩子,他可能平时习惯逗逗小的那个。看来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大孩子,可能对小小孩会多出更多耐心。(很多非独家庭的子女一般有比较好的亲密关联关系,但双胞胎家庭的这一关联关系还有待验证。)
    那如何建立高年级同学对低年级同学的关联?以下是我们得出的一些经验:
    让高年级同学体会到与众不同的责任感
    案例四:J是一名五年级学生,她是老师眼中相对没有规则意识的学生了。有一天上课,她两手装在口袋里,我让她把手放出来,但是她有些不情愿。旁边的同学看到她这样,赶紧说,“老师,她在学校基本是趴桌子的,更别说让手从口袋里出来。”我听了很吃惊,便打趣道,“看来J还是给赏能老师面子啊”。她的手才缓缓从口袋出来,可是,过了不一会,一位低年级的同学正在进行演讲,当这位同学讲到要少看些漫画书的时候,J很没有礼貌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要去卫生间。”我示意她可以出去。她便晃晃悠悠的出去了,我知道她是一个漫画迷,她是以这种态度反抗那位同学的演讲,可这种方式其实是有些不妥当的。
    赏能一再强调每个孩子都可以变得很优秀,不能主动放弃某个孩子。但这对老师绝对是一个挑战,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却在后面的一次课上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
    那天她来调课下午来上课,那个时段刚好孩子的年级比较低,原本我以为她会嫌弃别人小呢,没想到那天下午她却那么耐心地帮一个小孩树立写作思路,她甚至告诉那个小孩,你不要这样写,我们写就要写得精彩一些,你这样就不太好了。前后花了半小时时间给这个孩子,那个小小孩满脸的满足感!非常开心,他觉得有个大姐姐教她东西,而且还教的那么认真。那天我对她的影响大为改观,这在感慨以前我怎么没有发现。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改变自己的偏见,每个孩子都很好。相信他们!”
    看到这,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教育》中提到的一句话:只有当一个少年把这种愿望当成自己的精神愿望,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精神美德一部分的时候,他才真正开始了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让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
    (二)与父母、朋友的关联
    案例五:Q是一名四年级的同学,他来到赏能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是一个非常自律、对自己要求极高的人。当他听到赏能的写作级别是按照写作能力来分级后,他很想自己也能很快升到级别更高的班里。于是,他就主动借鉴了别人的作品。生活中、学校里的他都是那种极为严谨的孩子。孩子的妈妈知道后相当震惊,她主动跟老师反映了情况,我们给了Q的妈妈一些建议,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很美好的!Q妈妈跟孩子认真交谈,了解孩子内心真实想法,帮助孩子改变心态。
    后面Q越来越认真,果然用自己的实力升级到他想去的更高级别的班级,可惜生活中像Q妈妈这样宽容又智慧的妈妈实在不占大多数,因为时时还在听到父母对孩子有意或无意的语言暴力。(后面单独撰文,见《原生家庭对人一生的影响》)
    这种行为其实也是少年智力活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表现形式而已:有些优秀的孩子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不惜考试作弊;有些品行很好的孩子,竟然因为忍受不了他人言语上的攻击,把同学痛打的都有,而这个孩子之前根本不会打架……这么多看似毫不相干的例子,告诉我们的其实是一个道理:少年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尝试改变!如果这时候父母对孩子大加斥责,孩子可能更想逆反。作为家长,我们这个时候最好换位思考,给孩子一点空间,跟他们讲明白这么做的弊端,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孩子便能更好地取舍。
    父母在孩子教育成长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恰到好处、有原则的关爱能让一个孩子更加明辨是非,更加充满力量,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因为他们每天需要和父母做很好的沟通。当现实问题是,我们看到很多父母并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得孩子在和父母的关联上出现了问题。
    有时,父母亲对孩子太溺爱,觉得孩子说什么都挺可爱的,没放在心里。结果,孩子的规则意识很难养成,在学校欺负同学,别的孩子的家长不计较还好,一讲理肯定是自家孩子要占下风。这种父母就是把再多的爱给孩子,只怕也很难跟孩子建立真正亲密的关联。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一个不会跟父母建立关联的人,也很难跟同学建立健康的关联。
 
二、多参加各种劳动
    (一)智力活动的作用
    节假日期间,我们都有漫步田间的机会,有游览名山大川的眼福,甚至有接近探寻规律的一次次机会。比如,赏能小作家每学期一次的户外课,户外课跟孩子们的写作息息相关。最好的教育永远在在大自然中,我们希望所有孩子们都能去探秘发现。
    赏能的户外课一来是便于老师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孩子,看看这个孩子在室外和室内是否有所不同,看看是否因此能找到孩子的真正兴趣点或者发现其他亮点;二来赏能的户外课,需要孩子们自己去搜集资料,不断准备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记录、整理对丰富知识的重要性,这样在这节户外课上你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但老师不会强调每个人必须去做什么,更多的想法像是建议,我们不希望孩子觉得自己又要去完成一项任务。很多教育学家也提到,应当尽量用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占住”少年们的心,尽量吸引他们主动去做一件事,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少一些抱怨,多一些主动尝试的愉悦心态。所以,便用赏能积分卡来促使孩子主动去做这件事。准备的这个过程,我们一般会有一个礼拜以上的时间,希望孩子们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激励自己。
    果然,活动一结束,老师会对部分平时比较“懒惰”的学生印象改变,可能平时课堂上的他们只是没找到自己喜欢的,或者我们的方法还不够好,不足以激发他们内心真正的兴趣。
    案例六:C是一名四年级的同学,平时的他讲话非常幽默,他很擅长演讲,几乎每次都能把大家逗笑,但他的眼睛很多时候时盯着地上的。看得出他很想让大家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但又担心自己讲不好,于是,头从来都是低着的。
    每回听他讲他的趣事,那真是精彩。但大家能够想到了吧,这个孩子的成绩不是最好的,甚至成绩目前来讲还没有发挥出他的最大潜质,老师也觉得他“小点子”有点多,平时对他没少多关注。
    这次明故宫户外课让我们大吃一惊,他竟然准备了几十页的关于明故宫资料介绍,再没有人像他这么认真。记得那天他竞选导游,结果以一票之差输给了另一个同学,考虑到他的声音比较大,平时难得这么主动,便让他做副导游。没想到人家那么用心,准备的这么充分,活动现场,他更是异常负责,给小同学一个个地讲,老师们大吃一惊。他那天自然收获了满满的信心,因为我们的正导游都开始跟他急了。
    这就是劳动的魅力,一个孩子愿意最大程度的奉献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贡献给别人就会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这其实算是一种智力劳动,但这种劳动带给人的体验往往是最深刻的,并且久久难忘。
    (二)多做家务能使人更聪慧
    我们可能听很多人讲过,多做家务能使人变得更平和,甚至是更加宽容。这是有依据的。研究显示,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人的大脑是最放松的,往往这时候人能够更好地进行思考,甚至是创作性的思维。
    如果你是一个爱做家务的孩子,恭喜你!你肯定是一个乐于分享、乐于奉献的人。生活中的你,拥有最好的玩伴,并且他们都是由衷地喜欢你,愿意成为你最好的朋友。当然,做家务是劳动的一类,如果你是一个善于思考,愿意主动探索的人,相信你还愿意在大自然中找寻答案,自然界是你热爱的场所,你喜欢劳动,喜欢动植物,喜欢自然界中的一些。所以,你身上有很多灵感的存在。
    千万别相信学习好的孩子只在努力学习,他们肯定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劳动,否则,这种学习好只能是短期的。
    案例七:C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肯定地说,他是我见过的最快乐的孩子,每次见他总觉得他的脸上洒满阳光,他好像从来都很快乐,看到他小小年纪就显现出的那种平和,我有时会感慨,境界跟一个人的年龄无关,宫本武藏在20多岁是就体会到了武士道的精神要领,这个孩子年级如此小,但他做事的执着认真都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孩子身上的不凡魅力!
    他是赏能小作家里最热爱劳动的孩子了!八九岁的年级,他可以自己洗衣服,也可以做任何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的爸爸是中国家庭里难得一见的好爸爸,有责任感关注孩子的一点一滴成长,几乎记录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他时时发布给老师一些孩子生活中的乐趣记事,每当看到这些时,我总在感慨,如果大多数的父亲愿意如此陪伴孩子,那每个孩子估计还要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果我们的孩子现在对学习表现出的热情并不高,我们应该思考一下,生活中我们是否为孩子做的太多,孩子的世界里除了学习他们再找不到任何发挥自我意识的活动,学习的热情怎会高?
 
三、重视阅读
    (一)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为什么有些孩子在阅读了很多书后依然没什么感觉?甚至有的孩子看到书还觉得烦躁,不愿意看书,只愿意沉浸在画面感极美的影视图像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深层的原因在于少年们往往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含义,没有开动智慧的力量,不会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青少年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阅读。真正的阅读在于应该是迫使他去仔细观察和了解人的灵魂的复杂性,迫使他去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
    案例八:L是一名非常聪慧的小学生,他很爱阅读,每天一回家便开始进入阅读了。不要以为他只是在看书,他很喜欢曹文轩的一套小说《丁丁当当》,她妈妈说因为孩子喜欢这套书他都已经看了三遍了。而且看的过程中不断有情感的变化,这便是很好的一种阅读了。看了很多自己喜爱的书,跟着书中主人的故事,我们自己的情绪也在发生变化,这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更愿意孩子看很多积极正能量向上的书籍,因为少年期的孩子非常容易产生模仿的冲动。书中的主人善良热情,那么,这个孩子便有意无意地学会了宽容善良;相反,书中的某个小主人嫉妒多疑,这个孩子也会向那边靠拢。所以,有条件的家庭建议父母们能在孩子看完一本书后和孩子进行分享,让孩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看看我们的孩子内心在想什么。
    当他形成了稳定的价值观、一些消极负面的东西便很难再影响他。相反,这时候,孩子心中充满正义感和使命感,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去维护一种东西,这就是有些孩子为什么很有担当意识的原因。
    案例九:X是一名五年级的同学,她可是一位超级书迷。说她是书虫也一点不为过,每天都背着自己喜欢看的书,记得有一次,她看沈石溪的小说,都不断流泪,一会又哈哈大笑。好作家的作品就是给人这样一种力量,读书中主人公故事的过程中,有一种感同身受的相惜感。读完它,我们为主人公的悲喜而悲喜,并想到自己的生活,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也获得了一种能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二)节约时间读好书
    资料显示,一个最勤奋的人一生能够阅读的书目也是有限的,大概在2千本左右,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青少年去“碰上”正好适合他读的那本书,我们应该主动出击,帮助孩子去揭示书籍的真善美。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一种精神,一种可以影响自己的意志力,从而对自己的毕生种下一颗理想的种子,等待它发芽结果。
    一本好书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改变:比如我在初中时读了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天哪!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那么感动,我反复看,为主人公晦暗不明的命运忧愁,又为主人公坚强隐忍的品格深深折服。那时候我就在想,法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马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小镇,它在我心中的神秘感不亚于西西里。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喜欢上了外国文学,真正喜欢上了阅读经典小说。这为我今后选择文科,进入中文系都埋下了伏笔。
    所以,今天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我一定会说大仲马。他的小说影响了我,给了我一种内心深处的力量。多年后,当我面对大大小小的挑战时,我都能想到基督山伯爵在牢狱之中的那些日子,想想我们面临的真的不算什么。长大后,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多,我又了解到了甘地、曼德拉,再到后来的韩国总统朴槿惠,他们犹如人生中的一盏盏明灯,让我不断完善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关于自我教育,想必也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因为人总是处在不断学习之中。但作为孩子很有必要提早知道这个概念,人天生具备自我完善的能力,如果我们尽早掌握了,肯定是受益无穷的。
    最后,想对所有爱孩子的朋友们说一句:珍爱孩子成长的过程,每一步都是成长路上必经过程,给孩子想象的空间,给孩子发呆的时间,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拥有自我教育的土壤;想对所有的孩子们说一句话:年少的时候用心追求、获得和亲生体验的经历,它们将是我们受益一生的财富!
    人,应该是为了追求一种更高的生命体验而来!这就是自我教育的魅力!
 
    赏能教育法官方微信。赏能教育法通过以下赏能系列微信传播:官方微信(snjy66),王老师微信(snjywlh)、家长学校微信(snjynet)和赏能优秀作文选微信(snjyxz)。【声明】针对目前全国已发现的数家假冒赏能教育的机构,赏能特此声明:我们以赏能教育法研究为核心,小作家课程全部由专职赏能教师在赏能学校授课(赏能教师在下方【教师简介】有介绍),目前我们只设置了南京大行宫和南京江宁两个直属校区(南京奥体校区筹建中),我们保留向假冒者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教师简介】


 
26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优秀 孩子 一定 懂得 自我 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 2016年03月24日10时59分44秒    责任编辑1:王卓 责任编辑2:王卓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赏能教育培训课堂:《卡特教练》观后.. 下一篇谈谈青少年“底层代码”优化及大学创..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