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下了一夜的大雨渐渐停息,开始天朗气清,但远方还是有一层黑压压的云。我心想今天应该是个好天气,没有太阳也没有雨,于是帽子和雨披都没有带,就带着女儿打车往方山去了。
刚上车,司机师傅就给满了情绪价值,说这么一早就去爬山呀,真好!我说是的,我们每周日都会爬不同的山,司机师傅投来羡慕的眼神。我在车里吹着空调,看着椅背上的标语“司机是个年轻人,冷了开窗,热了开空调,有事您吩咐!”突然对师傅心生一种怜悯和尊重,怜悯是因为如果不是为生活所迫,这个师傅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啊!尊重是因为他眼里有乘客,能够感知乘客的感受,值得人尊敬。
不一会,音响里传来“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嘿呦嘿嘿嘿呦嘿,管那山高水也深,嘿呦嘿嘿嘿呦嘿,也不能阻挡我奔前程,嘿呦嘿嘿嘿呦嘿,茫茫未知的旅程,我要认真面对我的人生。”突然给了我一种力量感,这可是我们曾经的舍歌啊,也许年少不懂歌词里的艰辛,或是对生活还有理想的成分在,但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伴随着旋律一直在牵引着我们,以至于年长后一听到这首歌就能量满满。
最近伴随着梅雨季的到来,每天雨水滴滴答答,很久没有太阳了,我也越发的耷拉了,出奇的困和乏,常常往沙发和床上一坐,就睡着了,手上捧的书总往下歪,手机总往下坠。一贯自认为精力和自制力还不错的我,最近这段时间实在是拖沓了,没精打采的,平时早起走路中午散步以及读书点评都懈怠了。
有序的生活又开始转向无序,只要你稍不抵抗,就会被生活妥协,然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中去了。《百年孤独》的伟大也正在于此,让你在现实里遇见那种无助时不得不佩服马尔克斯的洞察,他把人的内心描写刻画的如此深入,一一验证你的感受。现实世界连续下了半个月的雨,就把我的心性快下没了,更别说是马孔多四年零十一个月的雨,那是何等的煎熬与无奈啊,难以想象!如果雨一直下下去,一直不出太阳,我们该何去何从,我不敢想象。
不一会,天空开始飘起了雨,师傅说下雨了。当他看到路上有行人在冒雨跑步时,他又一次投来赞叹的目光,我再一次确认他对户外对大自然对行走和跑步是真爱。我也在想,如果不热爱,为什么要跑呢?还冒雨跑?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在做一些突破常规的事情,在别人眼里不可思议,好像还特别傻,可是人生的意义也许就来自于此,那种坚持和汗水,不为别人只为自己的信念只会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的丰盈,那种慢慢降临的快乐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深有体会。
下车后,雨下得不小,赶紧找队长借了2套雨衣,穿上后就跟随大部队出发了。方山洞玄观登山这条路线之前走过,因此对周边风景没有太多的关注,实在是雨下的太大,穿着雨披闷人的很,徒步过程中多少还是有些疲惫。
来到洞玄关外,雨渐渐停了,我开心的跑到大草坪前拍天空拍花花草草,深深呼吸一口气,终于又活过来的感觉。队长组织孩子们读关于父亲的诗送给爸爸们,为爸爸们庆祝父亲节。只见孩子们朗朗上口,齐声吟诵,出乎意料的是没有看到爸爸们热泪盈眶,我想也许感动埋藏在心底吧!中国人的情感总是如此的含蓄而又不易察觉。
慢慢又下起了雨,洞玄观外的野道一路泥泞,得小心谨慎才不会滑倒。雨水滴答,有的孩子直接脱了雨衣,漫步在雨林中,尽管大人们还在担心,索性就由她们去吧,雨衣实在是闷人。
女儿因为闷热难受,开始使小性子,因为我的低能量,也把坏情绪给了她,我俩都闷闷不乐。大家都看在眼里,纷纷过来跟我们聊天,焦导打着伞带女儿一起走,看着他们的背影,我心生感动。焦导还给我们一罐可乐,我忍不住打开喝一口,哇,好爽,这一次打破了我对碳酸饮料的顽固性的偏见,谁说饮料不可以喝,这时的一罐可乐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一下子让我心情舒展开来,忍不住还要喝。
原来在允许和不允许之间,还有很多适度的东西存在,这种度需要你不停地去感受去磨合去调节。凡事如果有了度,可能就不会那么的刻意和痛苦,也就没那么偏执了,人生也会变得随性潇洒起来。
登上方山大路,看着烟雾缭绕的树林,邵老师说,山上阴气太重了,神仙也受不了哇,看来神仙都有关节炎。可不是嘛,我不置可否,正如上次初入龙洞,好奇、新鲜感油然而生,然而在里面呆一会便觉寒凉透骨,关节着实受不了。看来当半日神仙可以,长久下去也会有烦恼,我们还是做个凡人吧,否则关节真受不了。
人就是这样,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内耗走不出来,一旦心情好了才会关注大自然,才会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我惊奇的发现方山的树上也会长木耳,原来你在一座山里见过的东西,就会在别的山里寻找,当你遇见了你就会发现,原来美好一直在你身边,只是你没有仔细观察而已。
中途,五六岁的小球球听说妈妈不舒服掉队时,就在路上眼巴巴的往树林里看,我们跟他说没事,叔叔和爸爸已经去接妈妈了,我们先走吧,冲到前面去,但他执意要等,于是我们也陪他等。当听到妈妈的声音时,他默默的流眼泪,我们如何安慰都没用,当看到妈妈的那一刻,他的热泪喷流而下,我们让他去拥抱妈妈,他开始抽泣起来。多么善良纯真的孩子呀,我们都被他的善良感动了。曾几何时,我们的孩子不都如此吗?我们就是孩子的全世界,可慢慢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的心态都变了,变得高要求高姿态,无形中也让孩子变了模样。
马老师不知何时默默地来到我身边,我们一起聊育儿,聊自己的改变,聊人生的选择。人到中年,我们除了关注自己以外,还要关注家庭、关注孩子,实属不易,但这是一个人从青年走向中年的必经之路啊,妈妈们如此,爸爸们亦如此。原来总觉得父亲节和母亲节是给长辈过的,殊不知历经风雨后,我们已经变成了父母的模样,在享受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片刻愉悦的同时,也该多承担一些责任和担当,更应该做得比父母好一些才对。
徐老师也加入我们的聊天,一路走一路说笑,我们聊人生中的见解和感悟,她特别给我分享治痘秘诀,最关键的就是控糖和轻食,少油少盐,当然平和的情绪更为关键。现代人的很多不良反应都来自于不好的情绪,通过情绪显现出来。不知不觉我们就走到了终点,最后徐老师执意要送我们回家,默默接受,感谢埋藏在心底,内心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我们一起攀山越岭、跨越山河,遇见最美的不只是沿途的风景,还有温暖的人情,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涌动,常常会将我们从谷底拉上来。人生并不只有光鲜,在那些黯淡的岁月里,除了自己咬牙坚持以外,离不开同伴的帮衬和牵引,我们除了照亮别人,也应寻着光亮前行。
苏东坡的《定风波》非常贴合我们本次的方山雨中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的路不就正如这梅雨季中的方山行吗?有烦闷,有低落,有温情,也有感动,当然更有收获,当你历经千帆后,追寻的不正是那片刻的宁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