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作的文
2014-10-12 10:57:26 来源: 作者:陈湘衡 【 】 浏览:1617次 评论:0

    在我小学的时候,一直对于有条规定比较反感:三年级才可以写作文。在这之前,学校发的作文本只能用来造句和抄写词语。熬到三年级之后,才发现同学们早已蓄势已久。
   一开始,大家写《最难忘的事》,大多数人都不过是写写独自在外遇到困难最后蒙好心人帮助的小故事,不知谁用了一句“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顿时被膜拜。又有人不甘落后,在结尾写上一句“他的背影高大起来”,遂被捧为新晋作文大神。能写出这种句子,并不代表此人真的去看过鲁迅的文章,各种《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绝对功不可没。

    要知道,我国学生写作文,题目来自试卷或者老师,思想来自新闻联播,文章结构来自各种所谓的满分作文和优秀作文,那些屡试不爽的“金句”就来自各类作文选。以我国学生的觉悟和学校、家长的监管水平,恐怕在上大学之前主动去看大量名著的人不多,各种作文选为学生们搜集那些拿高分的文章,学生们从中抄写句子或词语,美其名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际上又有几个人不是冲着分数去的呢?
    一篇小学生作文,如果不扶老奶奶过马路(哪怕这里的马路两步就能跨完,而且一天难得过几次车),那必定要去敬老院献爱心(敬老院存不存在,这是个问题)。否则便是各类疯狂写景文或者想象力看似爆棚其实濒临枯竭的想象类文章。我曾经看过一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学生写的想象文,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描述了2010年的世界模样:我们可以开着各式飞行器在天上乱跑,人的寿命极长......我曾经非常怀疑:会不会之后看到的那些想象文都是以这一篇为蓝本的?看多了以后,那些对未来世界生活进行美好想象的文章,都被我视为学生们不经过大脑的一次烂俗意淫。不过,永远不要怀疑我国小学生的杜撰水平和模仿水平。只要有一个人写了“在作业本里面发现老师的白发”,在近期内,必定会冒出一大批在作业本里面发现白发的学生,但是,第二天再看,老师也没有变成“地中海+白发魔女(男)”。这还不算,因为永远有人可以发现深夜里老师窗口昏暗的灯光和老师伏案的身影,虽然该生每天早上要翻山越岭才能到学校。
    如果以为小学生们只会这几招,那你太天真了。捡钱交公是每天必定出现几次的,所以在作文里,我国早已达到了“路不拾遗”的盛世水平。教育做了错事的低年级学生或者朋友,那是好学生惯用的手段,差生没资格用。曾经有人写“自己在朋友家打碎他爸爸最爱的某物,朋友为其背黑锅,被爸爸暴打,自己晚上听见嚎哭声”这种作文,这是比较高级的,故事曲折,情感悲伤,还有家暴这种重口味片段。所以此文一出,遂成时尚。经常出现一对好基友在对方作文里为了对方被爸爸暴打的感人场景,那一段时间,爸爸们好像挺忙,每天都要被打坏一个花瓶不算,还要坚持每天暴打儿子。
    那些都是皮毛,作为一个小学生,没写过几篇《童年趣事》、《记一次难忘的事》、《第一次XX》,你都不好意思说你读过小学。这些题目都是老师出的,估计是上个世纪保留下来的经典了。一写《童年趣事》,开头要么是“童年就像一个万花筒”,或者是“童年趣事就像海滩上那些漂亮的贝壳”。小学时写到这两句时,我没见过万花筒,也没看过贝壳,这都得益于《小学生作文选》。在学生们的正文里面,和小伙伴们抓一些水里的动物已经是常事,只要条件允许,小学生在童年就飞上太空都是家常便饭,杨利伟将军必定对祖国花朵寄予厚望。还有《记一次难忘的事》。在小学生们短短的十几年岁月里,难忘的事简直数不清,给你一种历尽沧桑的感觉。 这种题目下面,是一个又一个的雷锋式好人帮助小学生的感人故事,记得最清楚的是某作文选上的一篇文章:作者看到两个高年级的学生在吸烟,机智的作者想起了当年救火牺牲的赖宁,决定像他学习,但是更想防患于未然,于是果断上前制止两人的行为。经过作者的劝导,两个高年级学生灭了烟,惭愧地低下了头。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主旋律扑面而来的感觉,不被选进作文大全都不行。我刚刚百度了才知道生于1973年的赖宁叔叔的光辉事迹,一举解决了我疑惑了将近十年的问题。这篇文章代表了《记一件难忘的事》一类文章的典型风格,堪称白皮书的通俗演义版本。关于《第一次XX》,肯定是很多人的心头一恨,因为它夺去了几代人的人生中,比例高达90%的第一次。
    总之,小学生的作文是有规律可循的,到了暑假必定要写《暑假趣事》,一个学期不写写《记一件难忘的事》、《第一次XX》这种作文,估计连学生都会觉得不习惯,还有书信体——《给XX的一封信》,每个季节必定要有一篇《X季的XX》,以此表现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每到情绪激动不能自已时,便开始用“啊”字表达,由于小学生们尚不能很好地抑制情感,所以他们的作文本里随处可见激动的“啊”字,我只能用一个不是很贴切的成语来描述那种盛况:此起彼伏。
     小学看太多的《小学生作文大全》之类的书,以至于在六年级毕业的那个暑假,一本《初中生作文选》让我顿生敬意。等到进了初中,才发现原来初中作文也不过如此。
     在领略了朱自清父亲的背影之后,老师让我们写写自己父亲的背影。又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某同学展示了他过人的仿写能力,一开头便是“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不知道的可能会以为这是朱自清先生附体了。到了结尾时,该同学也展示了他爸爸给他写的信(好有情致的家长,不打电话玩写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不知道要是那位爸爸看了这作文以后会是什么感觉......学了《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之后,老师要求我们写写自传或者别人的传记,于是又有了满天飞的“我于一九九五(或一九九四、一九九六)年生于XX村XX组,我父亲叫XXX,我母亲在娘家的名字叫XXX。”这还没完,学了《孔乙己》之后,要求我们续写。在学生们笔下,孔乙己大多是没有好结局的,无论后来经过多少事,总离不开个“死”字。
    总体来说,初中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延续了小学那种肆无忌惮编故事的精神。和小学一样,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当别人编一些很平常的故事的时候,他们会以一篇“难忘师恩”之类的文章,赤裸裸地拍马屁,这时候,一句从小学时候就开始使用的诗要发挥作用了,通常,这句诗要跟在一个“啊”或者“噢”之类的语气感叹词后面,比如:“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话,一篇文章看到尾,只看到此起彼伏的“啊”、“哦”、“唉”......
    不过,时代在进步。进入高中以后,学生们很少再去写什么记叙文了。一方面,是因为实在没什么故事可以编了;另一方面则因为他们学会了如何写作“当代八股”——考场议论文。本来呢,整个高中阶段学生们写在考场上的文章,十有八九可获“当代八股”这一殊荣,但考虑到名额有限而考场议论文比较有代表性,所以此处以其为例。
    八股的第一处是考题。一般来说,考题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了,其内涵总离不开那几个古老的命题:诚信、毅力、创新......就好比科举时代的题目,都是从四书里面找。出题人实在堪称真眼说瞎话的优秀代表,考题已经老套守旧如此,还要学生去创新?别担心,学生们自有对策。
    一说创新,立马把各界名人的奋斗史在脑海中过滤一遍,筛选出符合主题的故事,然后分段写上。写上几个故事,各种心灵鸡汤式论点一列,一篇议论文便新鲜出炉了。文中基本句式如下:只要......就能......;如果不......就怎样......;虽然......但是......最后......所以......
    乍一看,还以为这是高中语文考试向小学看齐——用关联词造句。
    一部分学会这种简单方便收效大的神技后,便不怎么把写记叙文的学生们放在眼里了,大有我国拥有核武器之后腰杆挺直的霸气。本来就是嘛,考场上写个作文就这么长时间,当你还在想如何写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时,别人已经让雷锋盖茨巴菲特、刘邦项羽曹孟德、马云雷军乔布斯以及“最美组合”(最美教师、最美交警、最美女孩……)轮番出场成功拼出几百字了。
    鉴于写八股的太多了,某些人便要出奇制胜了。文言文作文便是个例子。很多人都有个毛病,对于那些自己看不懂而又不会的,内心先就认为这必是好的。好似《皇帝的新衣》里那些大臣,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庸人,拼命夸赞并不存在的衣服,眼睁睁看着皇帝裸奔。
    高考考场上曾出现过几篇文言文作文。有些勉强可以,更多的是没法看。那些学生自以为模仿一下文言句式就可以了,全然不管读起来是不是不伦不类。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某一年的满分作文,虽说不是文言,但也是仿《三国演义》的,看看就知道什么叫“画虎不成反类犬”。
    此文题为:诚信乃人之本、政之要。一开始便写周瑜和鲁肃喝酒,要搞一个“江东版煮酒论英雄”。说到曹操的时候,有这样的句子:“故斩杨修,杀张允、蔡瑁”。杨修死于219年,周瑜死于210年,周瑜是怎么在生前看到曹操斩杨修的?!没常识就不要写啊,当初上早自习的时候,每次看到这里,就恨不得把此人揪出来痛骂:杨修本来就可怜,这下倒好,你一个字让人家少活十几年......且不说这个,单看这篇文章已经是种折磨了。为了告诉阅卷老师“此文非同寻常”,作者放肆地使用“之乎者也”这四个字,好似旧时满嘴掉书袋的落第老秀才。文字半古不白也就算了,关键是那生搬硬套的思想实在可笑之极。此公在文中大谈诚信,居然得出“曹操战败是因为不讲诚信”、“刘备孔明讲诚信”等可笑结论。跟这些枭雄谈诚信?周瑜孔明等人骗人的时候还少?作者也就是欺负阅卷人时间紧迫,不会仔细看看这文章。不过,一般满分作文也要经过阅卷组讨论,看来阅卷老师们也是天真得可爱。
    高考考场上出现的那些文言文,大多只有个空架子,之乎者也随机排列一下,便给人一种学识渊博的样子。
    现在看来,每个材料作文题里面,最讽刺的就是那句“题目自拟”了。思想给我们定了主旋律式的,套路定了八股的,语言定了心灵鸡汤式的和成功学大全式的,就剩个题目能自拟了。可是,我们最烦的,就是拟题目。这就好比是情敌的孩子你来养,还得你取名字,但是孩子知道谁是亲爹妈,他(她)身上没有什么是你的,包括思想。
    长期的考场作文训练,让学生们保持着文字拖杳的好习惯。十个字能表达的东西,偏偏要拖得好像慢镜头回放,似乎写篇文章就能按字数得稿酬似的。把写作变成机械式的手部运动,这应该是中国学生和网络写手的共同点。难怪这么多学生喜欢看网络小说,看来是找到写作风格相似的知音了。
    现在,知道为什么我们从小到大写在试卷上的东西要叫“作文”而不叫“文章”了吗?
    因为,我们写的,都是,作的文。( “作”字念第一声。)
18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教育;作文; 最后更新时间: 2014年10月12日10时59分38秒    责任编辑1:刘颂勋 责任编辑2:赏能01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王立宏院长来洋县青年路小学传道授业.. 下一篇请把孩子还原成独立的孩子..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