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试论基础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1-05-26 09:33:16 来源: 作者:甘肃张掖市 何永国 【 】 浏览:1538次 评论:0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就我国中小学生的现状来说,客观地说,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悲观厌世,内向封闭,极端自私,嫉妒仇恨等心理作用于学生,产生许多不良的行为。特别是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应试教育还根深蒂固,学生之间的竞争,教师之间的竞争都通过教学过程来施加给学生,使得学生产生焦虑、厌学等症状。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长辈的过分的宠爱,使得学生心理脆弱,经受不住一点打击,遭受不了一点挫折。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也给学生留下了许多心理阴影。可以说,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前一段时间,我县就与几名中学生将一同学杀害,而且还抛尸灭迹。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健康教育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许多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教育教学行为,或者将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一种单独的教学行为,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纳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样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被架空。同时,许多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根本就不是一种教育,他们认为,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人的内在的本质的问题,是一个人的性格因素导致的,而不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改变的。由于这样的认识,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推行不积极。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范围内,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步推进,这样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得到落实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只顾及自己的教学成绩,只是看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的教学评价也是以成绩来评价教师,没有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纳入到评价的范围内,使得教师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每个教师都担负着教育教学任务,我们都和学生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这种对话与交流不仅仅表现在教学内容上的与学生的相互沟通,还表现在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所以教学包含着师生之间的心理情感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活动,发挥自己情感教育的功能,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从中获得自信,获得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心理健康首先表现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大多数学生心里不健康,就是因为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出了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思想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消极悲观,玩世不恭,或者愤世嫉俗,看不惯一切。由于这样,他们的心里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或者对学习失去信心;或者对社会产生一种不正确的认识,产生抵触情绪;或者自暴自弃;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的课堂教学,通过思想品德课教育,语文教育,科学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人生,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进行一种审美教育。美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美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品位,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体验到人生的乐趣。孔子就十分重视美育的作用。他们把改变让人心的作为教育的最高的目标。移风俗,知薄厚。因此,充分发挥文艺的这种作用,通过审美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改善学生的内在情感结构,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教师都要担负起这个责任。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前提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与新课改的推行同步进行。课改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升。新课改是全面教育。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等等。特别是新课改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学习方式的转换,必然会对学生内在的心理世界有所改变。

  当前,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竞争压力过大。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积极推行和实施新课改,营造和谐的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他们能够在认识自我价值的同时,尊重别人,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克服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也就是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反思能力对学生来说不但对于学习很重要,同时对于学生的心理将康教育也很重要。学生的反思能力不单是对知识的反思,也是对自己思维习惯的反思,是对自己的认识的反思。我们只有经常的不间断的引领学生反思自我反,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反思性的思维能力,这种反思能力一旦形成,学生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就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过失行为的产生。由于学生还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很高,经过反思能力的培养,就不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多学科教学渗透,多种方式协同配合,发挥课堂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教育功能,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学习氛围,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原文地址:http://yongguo6626.blog.edu.cn/2011/653039.html

22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基础教育 心理 健康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 1970年01月01日08时00分00秒    责任编辑1:赏能03 责任编辑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学生(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下一篇好习惯是孩子最大的财富[★]..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