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清晨,我轻轻推开女儿房门,唤醒老大准备开启徒步之旅。没料到,原本说好不参加的老二豆宝,也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前一天明明已沟通好,等我们下午徒步回来,就带她去游乐园。可一觉醒来,计划全被打乱。看着她期盼的眼神,只能决定带上她一起出发,只是心里不禁犯嘀咕:这 12 公里的路程,她真能坚持下来吗?
徒步一开始,我们便踏上山间小路。许是许久无人踏足,原本狭窄的小径被莓类植物肆意侵占,那些藏在枝叶间不起眼的小刺,成了前行路上的阻碍。领队走在最前方,一边探路,一边用工具拨开藤蔓荆棘,为大家开路,着实辛苦。
豆宝没走多远,就开始不住地问:“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呀?” 我和她爸爸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鼓励:“快了,快了,再坚持一下!” 在我们的鼓励下,她倒也能继续往前走。突然,一声哭喊划破寂静的山林:“哇……虫子!” 我低头一看,原来地上有一只蜷缩成卷的千足虫,学名马陆。当时我脑袋一懵,脱口而出:“没关系,虫子不咬人,不怕。” 话一出口才惊觉,我竟直接否定了她的恐惧,没有给予共情。这下可好,豆宝哭喊道:“我不敢,我要回家!” 任凭我和她爸爸怎么哄劝,她都站在原地,说什么也不肯再挪动半步。
就在我们束手无策时,李队从队伍后面赶了过来。他蹲下身子,拉着豆宝的手,还拿起大喇叭假装对着虫子喊话:“小虫子,快走开,不许吓小朋友哦!” 就这样,在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山路上,李队牵着豆宝慢慢前行。这时,冠霖妈妈发现豆宝头上被蚊子叮了个包,急忙掏出药膏为她涂抹;忻颖妈妈也赶紧拿出花露水,仔细地给豆宝做了全身防护。在大家的关爱下,豆宝终于止住哭泣,重新踏上旅途。
这场小插曲过后,我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抬头望向四周,茂密的竹林郁郁葱葱,瞬间让人感受到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的意境。山间的云雾不再是白茫茫一片,而是有了层次:在竹子顶端,宛如一条透明的轻纱,婀娜地飘动着,好似仙女遗落的丝带,轻轻拂过翠竹;竹叶上残留的雨滴,在清风的吹拂下,如细密的珠帘般洒落,为徒步的我们带来丝丝清凉。若不是亲身参与这场徒步,又怎能邂逅这般大自然的奇妙馈赠?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位名师的话:“孩子学习语文,不能只困在文字里,要带他们走进自然,见天地,见人生。” 每周这四五个小时的徒步,不仅锻炼了孩子的体力,更为她注入了满满的活力,让她拥有了更强的耐力、更豁达的心境和更积极向上的态度。
徒步进入后半程,我们深入大山腹地。或许是刚下过雨,潮湿的地面和腐烂的竹叶吸引了更多千足虫。豆宝再次 “崩溃”,带着哭腔喊道:“妈妈,我不敢走,我不敢把脚放下去!”“妈妈,我不忍心踩到虫子,呜呜呜……” 李队依旧耐心地安慰她,萌萌姐姐也在一旁打趣:“虫子是可乐味的棒棒糖!” 可豆宝大概是体力消耗过大,再加上对虫子的恐惧不断加剧,还是哭得停不下来。我一时心急,提高了声调:“别哭了!” 豆宝立刻抽噎着说:“妈妈,我错了。” 看着她委屈的模样,我既心疼又内疚,赶忙向她解释,我并不是在责怪她。为了安抚她的情绪,爸爸二话不说,将豆宝扛在肩上,背着包,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茂密的竹林间。那一刻,无声的父爱如涓涓细流,滋养着豆宝的身心。
徒步结束后,考虑到老大还有不少校内作业,我们便没参加聚餐,直接赶往家楼下的刘长兴就餐。吃饭时,豆宝望着爸爸认真地说:“爸爸,你辛苦了,多吃点!” 这贴心的话语,让我不禁感叹孩子心思的细腻。回到家后,她还主动跟我说:“妈妈,我要把虫子画出来,多看几遍,下次可能就不怕了。” 小小的她或许还不知道,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 “暴露疗法”。我为她这份直面恐惧的勇气由衷点赞,即便下次面对虫子,她可能依然会害怕,但这份敢于尝试的决心,已然是成长路上最耀眼的光芒。